-
UID︰83704
-
- 注冊時間2011-06-27
- 最後登錄2025-07-18
- 在線時間592小時
-
- 發帖4162
- 搜Ta的帖子
- 精華5
- 流金幣23253
- 歲月值32768
- 貢獻值11
- 發文數287
- 超激值0
- 回應好評度2737
- 發文好評度4561
-
訪問TA的空間加好友用道具
- 發帖
- 4162
- 流金幣
- 23253
- 歲月值
- 32768
- 貢獻值
- 11
- 發文數
- 287
- 超激值
- 0
- 回應好評度
- 2737
- 發文好評度
- 4561
|
P[H 4Yp 大家好,我是今年除工作外,沒法出國旅遊的小康 JE;!~= 因為也沒在國內旅遊,所以得空寫寫紀錄 ^fbzlu?G4- +Ecn '.I0n 前些日子,論壇裡常被提及的 仰至尊忽然減少發言 =r~ExW}+ 原來是在家休養生息啊~ $8Gj9mw4e' 這不最近聽說已康復,還去測試了身心功能 :7s2M 在此為他祝賀一下 SYgkYR 畢竟沒有健康 ,F=FM>o 那其他啥子遠大計劃都談不上了 9ol&p> 而且 熱心參加論壇舉辦的活動還中獎 k
jx<;##R8 真是好人緣 在此也恭禧、祝賀一聲啊~ AzSmfEaU0 2WB`+oWox 1CS\1[E Hr*xA x t24.u+O 這篇是2018年11月出遊的小記 w[u>*I 估計現在也只能靜待疫苗的普及施打了 f/sLQdK, 不然只能偶爾看看照片,回憶過去了 +rka
5ts 想想一場疫情就改變了未來的生活和旅遊方式 4?c0rC< 要想回到過去隨意輕鬆的旅遊方式,大概不易了 Bsj^R\
也或許是該想想下一階段的生活重心了 QH k jxj 記錄完這系列,應該也少上線了 { ^R>H|~ pzT`.#N:M w$jSlgUHy) H2yPVJ\Y)" z7&m,:M {@[#
0gPH 浙江金華浦江縣鄭宅鎮地地方不大,名氣不小 GGsAisF"N 鄭氏家族自南宋落戶浦江,曾有十五世都同居共食 K#R|GEwr 鄭氏以孝義傳家,被稱作鄭義門 :,.HJ[Vg& H@
sM$8 NOl/y@# 說起這鄭宅鎮的先祖可追遡來自河南滎陽鄭氏一族 q<cxmo0S 河南鄭氏後來開枝散葉分佈到全國不少省份 X#ud_+6x 歷代載入史籍的鄭氏名人不少,像是唐代文學家鄭虔 NZ%v{? 其子孫後代-鄭肅也曾是唐武宗時的宰相 ;Ao`yC2(v 再之後到北宋時期的文學家-鄭獬,也都列入史冊 lr)9 U7 -(zw80@& 鄭獬的次子-鄭凝道就是遷移至浙江遂安的鄭氏始祖了 ~NIqO4 D 後來鄭凝道的曾孫-鄭淮又自遂安縣遷移至今浦江縣 FaKZ|~Y
e 而鄭淮的孫子-鄭綺就是立遺囑讓後代同居共炊達15世的一世祖了 RP9~n)h~b
此後鄭氏家族歷經宋、元、明三朝,同居共炊達300多年 !14l[k+\ 最多時有近3000人一塊共食,當然是分年紀和時段來食堂 %Lp#2?* 明朝天順三年(1459年),鄭氏宅第遭遇大火焚毀宗祠和民房 &jh17
y 自此後鄭氏宗族就分居,而不再共餐了 6Z;D`X,5 現今宗祠的建築格局仍是維持明英宗時再重修原樣 MTn}]blH ob9=/ R?i Eg1|Kg\& 鄭氏由同居六世祖-鄭文融定58條家規,後經後代 vg5fMH9ZZ 鄭欽、鄭鉉、鄭濤、鄭湜等人修訂得168條,名為「鄭氏規範」 it->)?"(6 也就為此,明太祖-朱元璋親賜鄭氏家族「江南第一家」的牌匾 VYQ]?XF3i 明代-建文帝也曾禦書「孝義家」賞賜鄭家 g+-^6UG (w
Q,($@
Sre:l'. 5qkyi]/U8 fH%C&xj'& 鄭宅鎮位於浙江浦江縣,距離義烏火車站20公里左右 +;
=XiB5R 不過可沒想到交通路程也真夠曲折的 nQG<OVRClS 因為住在義烏博物館附近,所以得先搭10公里公車到火車站 R4S))EHg 再由義烏火車站搭大巴到浦江縣汽車站(距離約18公里) R xc 接著再搭城鄉公交再坐個16公里就到鄭宅鎮入口 od*#) 原本是想看鄭氏宗祠的,未想當天沒開,只能在古鎮上逛了 1vCVTuRF 明代之前這裡原稱「承恩裡」,到清乾隆年間才改為「鄭宅鎮」 F`.W 9
H3 下公車進村前,便能看到有九座牌坊聳立在入口處 9+~1# | 當然這些多半是近代重修而非明朝時的原件 v1 f^gde X|y0pH:S e<"sZK 5Trc#i<\ x#t?` jK2gc^"t #y1M1O g GQ*or>R1 r<'B\.#tp> i
GNZC{ 8cj}9}k QG09=GQ 35YDP|XZb _;:B@Z q[c^`5 ;>Z0e`= ;p:CrFv z/i&Lpr: ge%tj O 1z@{4) <M\#7.]( _"82W^W i $Eo-58<q *+ +}ll6 I1JF2 "{c }q:4Zh'l! |43Oc:Ah+ vP,$S^7$ yRt7&,}zL y.::d9v ,6x>gcR 2QKt.a ;V84Dy#b [vxHsY3z 6e"Lod_ L 7~VDk5Z6 &c
y<"y HaQox.v% 4 Z&KR<2Z xU
|8.,@ ZN!<!"~ B\+uRiD8w U"L-1]L Y9B"yV rg I Z gN[^ ,u 1?,C d vHb^@z= 小鎮主要是沿著白麟溪而建房舍,溪上共有十座單拱石橋 h/*@ML+bB8 古鎮人家的日常皆是穿橋越行熙來攘往 }bnodb^.7 流經小鎮這段白麟溪流,水流較急,不利居民洗滌使用 f\H1$q\p\ 所以古代的鄭氏家族便沿溪建了九處水閘分段截流 u"DE? 這樣水流緩也易形成小水潭,就便於居民日常洗涮使用 6u{%jSA>D\ 所以小鎮也才有「十橋九閘」的說法 </W"e!?X HP:[aR!2P jwhe
JG 沿溪而上未久就能看到橋旁有一孝感泉 {
5c]\{O?[ 據說是同居一世祖-鄭綺事親純孝,因母親久病喜飲溪泉 Nf}i/ 但那年時值大旱,常用的溪泉早已乾涸,鄭綺鑿泉仍不得 -cP1,>Ahv 據說仰天慟哭數夜,泉水忽然湧出,居民多認為孝感動天 M0%nGpVj> 所以就取名為孝感泉,據說這字還是明代蜀獻王所題 Y /l~R7 kv<(N nY,LQ0r 天神閣主祀關羽、關興、周倉,也供奉天神天將 9G4os
!x) 至於鄭氏家族與傳說中明初時白氏兄弟的故事,聽聽就好 aTs9lr: 應該就是景點的傳說來增加走訪興趣而已 WnA
Y<hZ| 天神閣採重簷歇山頂式的木結構建築,閣前方有座水池 3=%G{L16- 水池前照壁的後方街道就是鄭式宗祠,不過當日未開放 n/YnISt 所以就繞去附近的市場瞎逛 dcfwUjp[ 4|DN^F~iut kH4m6p
t;_1 /mt k;r[m,$ mB%m<Zo\U {,= hIXo> Mo4c8wp&SM 7?\r9bD )/Oldyp zo@,>'m D!i|KI/ T#HF!GH] 4G RHvA. ^MVOaV65 7mL1$i6= z2q!_ ~ ,I:[-|Q S(lqj6aa}
845\u& *Zn,v-d qipS`:TER /mwDVP<z / *=77|Dba !>Q{co' (A-Uo
^c|0?EH oUB9)C~ 4x.I"eW~& FPEab69 Z1wfy\9c8 Gi&/`vm ]Nue1xV_ nyOvB#f ;`Z>^.CB 2(R{3E4. Az/P;C= >Fc=F#tA9 5,R<9FjW rEs!gG
NN d!"gb,ec M*dou_Q s*vtCdrE.
yaAg!mW V_KHVul WctGhGH OO;I^`Yn ,|w,
A \Z _br xP 3>8Y 7s;*vd> Gn<e&|4>i} S4{\5ulr7 h\8bo= MED_#OS YwJ<0;:+hS +^a@U^V ^k!u h5[.G! :Y)G- :S+ :kucDQE({? mm N$\2 O! w&3 p [8[`V)b x!UGLL]_M P2 +^7x? r4 ;nkx {;hRFQ^b AUR{O Ft8ii|- (@xr/9:i "9;Ay@'B T2 V(P>E 沿著白麟溪的古建築,還有昌七公祠和昌三公祠 `
e5f6
9" 昌七公祠在古鎮的溪的下游,公祠旁還有九世同居碑 AaJz3oncJ 原是元朝翰林學士-行省至此手書以贈,鄭氏摹刻石碑而立 ~<=wTns! 不過幾經朝代更替早已毀壞,現存是1981年才又重修的 d C6t+ s?&UFyYb, 昌七公祠是鄭氏家族,每日三餐共炊用餐場所 HE3x0H}o> 所以現在除了房屋結構,沒其他老物件還挺空曠的 Y^,G}
&p 而昌三公祠也稱眉壽堂,則是鄭氏家族舉辦婚禮的地方 ( z.\,M 現存的建築多是清嘉慶年間所重修保存至今 M\=/i\- 不過許多建物的細節早已毀損,多半僅存建築結構 PJ'@! jx Mj:=$}rs^ wU5= ' -}Gk@=$G }_cX" s efm#:>H .4,l0Nn`W vv`,H~M6
*iujJi 9'h4QF+Y
oz\r0: 6s&%~6J, O%busM$P)/ _,E! < qISzn04 \oAxmvt 7f
q\
H{ 98t|G5 Xq.GvZS` OEj%cB! *qL"&h5W t+O7dZt%r iC Z1ARi C-L[" O0[ oA$]% 9y5nG mi$*,fz 3']=w@~ O[ isV9nWo$ St~a/Lq6 \J3n[6; #
>L^W7^ h**mAa0fo "r.eN_d RF.8zea{O` :ODG]-QF A;#
GU` *[[TDduh& lhhp6-r +b6kU{ 9<S};I; }@S''AA\ ]
R s {pW(@4U (xhV>hsA 閒逛一會接著是舟車勞頓的先返程回義烏火車站 6 N.+ 義烏附近還有一個佛堂古鎮,不過說是佛堂老街比較貼切 +~]LvZtI_ 佛堂鎮據義烏縣誌所載,應是清乾隆年間便以此為鎮名 )rFcfS+/ 有一說是附近雲黃山有座建於南梁時期的雙林寺 G%RhNwm 所以歷來附近的佛寺和佛堂不少,信眾也多便以此得名 L;s,x V 真是如此嗎,倒也不得而知,畢竟沒有史料支持這種推測 p-;I"uKv 不過那座雙林寺歷經朝代更迭早已毀損,現存是近代所重建 .ITR3]$ 好像只遺存一小座鐵塔,所以也就沒安排去逛逛 L=.
"<,\ QUU'/e2^c -{'WIG
m 老街由直街、商會街、鹽埠頭橫街、浮橋頭橫街組成 C [h^bBq 全部繞一圈大約2公里左右,古鎮旁邊就是東陽江 \@i4im@%xU 東陽江支流在佛堂古鎮匯合後接著轉入金華江 T1Y
_Jf*KJ 之後可再轉入錢溏江出海,所以自明清時期 5Myp#!|x: 就屬於漕運的商業運輸的節點站之一 k+FiW3- 所以明清時古鎮也是金華地區的商業中心之一 Ue22,Pp6 但隨時代發展現只剩部分清末和民初的商店建築 C0@[4a$8f 有著青石板路搭配整修過的鵝卵石鋪路 SYsbe 5j IrZ!.5%tV nd/.]" 佛堂老街距義烏火車站約25公里,和台北到鶯歌距離差不多 RY]Vo8 可在義烏火車站先搭810路公車再轉318路就到新市基入口了 Z#P:C":e 比較有印象的是新華老電影院,令我想起小時候去的電影院 3\jcq@N 現在這裡是古鎮老照片的陳列展館 Lu@'Ee!>G 老街上瞎轉悠,一路走到江邊碼頭,又繞回來就差不多了 /Sag_[i #^ cmh &0*=F%Fd (]l}QR%Bxu -I\Y
m_) NlnmeTLO5 DNN60NX 5Q )D1=jD( lZa L=HS#L J_=42aHO $J]b+Bp Px<*n '~} }dt7n65 C3p/|{TP
|tkhsQ-; (f*0Wp; +bbhm0f rcWr0q J^R# C;&44cU/] GukS=rC9 z`:uvEX0 oL2 a:\7 H[a1n' "<: (gn)<JJS} 9Xv>FVG! pg%'_+$~m xxlYn9ke UF)4K3X LS=HX~5C c9
UJ= +4,v.B@ uNV\_'9>Y AJ*FQo.U Yb<t~jm \v'\
Ea~ )aOPR|+ 3',|HA /x cG"+n@\ L(yR"A{FsE WzC_M>_ j(`L)/|O *[(}rpp M ;eG,T-: 86s.qPB0 f,?P1D\ PN!NB. ,,Dwb\B} *)V1Sd#m i U^tv_1 V'";u?h#S K&t+3O _7AR2 &gn^i!%Z) wz-#kH5?
C>d_a;pX
Sc!{
o!9\ cMCGaaLU 1CkBfK H0zKL]D'> p*T`fOL X
8V^ ~
mqiXr8 1N#KVvK Jon<?DQj
m'))prl ~bp^Q|
wM (RP"VEVR <p<J;@ *CHLs^)
c:SA#. t;7 tuq
CzF#feTA 2qY`*Y.2 J2"n: W0]W[b,:u$ de?Bn+mvi. [
7W@/qqv j4v.8; iWbrX1
I+ RR u1/nam G+^Q
_w sx ;7
z\zmAus I`?6>Z+%) Cv@ZzILyoK a#iJXI B'( /W@ D<=:9 F;5S2:a@Z FSaCbs( _ lrCf n\f8%z #&JhA2]q ={[s)G $9pFRQC'q KLpe!8tAe
|